第616章 进入武帝统治后期(50)

白水江以南,河流大致呈南南西方向,过弹觉寺以后流向呈南偏东。白水江南的玉皇观,是由主流与其支流青泥河侧蚀切穿所形成的孤丘。白水江至横现河一段,因流经结晶石灰岩地带,侵蚀切割强烈,形成峡谷,如老鸦峡和白崖峡等,横现河至略阳一带,主要是板岩,其间偶尔夹有石灰岩,河流受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与调整,河谷宽广,当地层与河流流向呈反倾斜时,河岸陡峻;当地层与河流流向一致时,河岸平缓,形成不对称河谷。在岩性和构造条件控制下,次成河及再顺向河相当发育,形成明显的格状水系。此河段深切曲流与单面山地貌也很发育。这是由于此地段软、硬岩石相间排列,抗蚀力不同的结果。从略阳到阳平关一带,河流穿行在石灰岩、片岩、页岩、砂岩、砾岩及火成岩相间出现的区域中,河谷形态以深切峡谷为主,迂回曲折,宽敞的河谷不多,有离堆山,山地高出河面约400米左右。阳平关附近,因河流与绿色片岩走向相符,河流侵蚀较易,河谷豁然展开。阳平关位于河南岸40米的阶地上;北岸离河稍远处,有孤丘兀立,名叫大鱼山,高出江面165米,山顶平坦,堆积有黄土及砾石。大鱼山北坡,有砾石阶地二级,高的约40米,低的约25米。低阶地上有后坝,与北部山岭相连,构成东西分注于嘉陵江的两个小支流的分水岭。大鱼山以东是小鱼山,是个向南伸的山嘴,高102米,无河流沉积物。在陕西省境,嘉陵江主要支流有21条,其中一级支流共有12条。较大的支流有旺峪河、八渡河等。左岸支流长而多,右岸多短小干沟,塘坝河、麻峪河、瓦房坝河、南星河和河口河等主要支流,皆来自左岸即紫柏山的北坡。

由于紫柏山向北延伸的近西北—东南向的平行支脉,分别构成了它们的次一级支流的分水岭,因而其支流流向也为西北东南向。在陕西省段,嘉陵江主要水文特征是河流袭夺现象明显嘉陵江河道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河流袭夺现象多,产水能力最大,长江水系含沙量最大的支流。嘉陵江流域内径流由降雨补给,水量丰沛,陕西内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积9930平方千米,占陕西总面积的4.8%,省内年径流总量为56.6亿立方米,占陕西径流总量的12.7%,其流量远大于陕西黄河流域的任何水系,其产水能力在陕西各水系中居第一位。嘉陵江在甘肃省境主要支流有永宁河、洛河、西河、麻沿河、东沟河、苏城河、红崖河、两当河等。在四川境内,嘉陵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8条,其中白龙江、渠江、涪江流域面积均在8万平方千米以上。干流、渠江、涪江三大水系,在合川附近汇集,构成了树枝状水系。嘉陵江流域的地形多样,包含西北部的高山高原、北部的中低山脉、中部的盆地丘陵以及东南部的平行岭谷。整个流域的地势以北、西、东三面为高,向东南方向逐渐倾斜,因此,嘉陵江的河道也顺应地势,从西北向东南蜿蜒流淌。该流域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上游的山区气温偏低,霜雪频繁,而中下游的盆地地区则相对温暖且湿润。嘉陵江流经多个自然保护区,这些区域内不仅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稀有动物栖息,还生长着水青冈、红豆杉等珍贵植物。流域东北面以秦岭、大巴山与汉水为界,东南面以华蓥山与长江相隔,西北面有龙门山与岷江接壤,西及西南为一低矮的分水岭与沱江毗连,大致在四川盆地东北部,河流的绝大部分流经四川盆地。

昭化以上为上游,河流曲折,穿行于秦岭、米仓山、摩天岭等山谷之间,河谷切割很深,属于山区河流,河谷狭窄,水流湍急,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自然比降达3.8‰,水能开发量大,但水流急,多滩险礁石,不便航行。昭化至合川为中游。河道逐渐开阔,宽度在70~400米之间,地形从盆地北部深丘逐渐过渡到浅丘区,曲流、阶地和冲沟十分发育。比降变缓,自然比降0.28‰,与涪江、渠江的中下游构成川中盆地,高程仅200~400米,是为中游盆地区,有航运之利。合川至重庆段为下游,河道经过盆东平行岭谷区,形成峡谷河段,地势复上升为山区地形,谷宽约400~600米,水面宽150~400米,其间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即为河流横切华蓥山南延支脉九峰山、缙云山、中梁山后,形成的风光奇丽的沥濞、温塘、观音三峡谷。三峡谷山高崖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宛如长江三峡之缩影,故称之为嘉陵江小三峡。沥濞峡居于北部,长而宽,在石灰岩构成的岩壁上,有多级溶洞发育,形如鼻孔,有暗河水从洞孔中流出,长年不断;温塘峡又名温泉峡,位于中部,因峡中有三股温泉而得名,峡长2.5千米,峡谷深邃,江水平静,风光妩媚多姿;观音峡坐落南部,因古有观音庙而得名。说到这里刘从戎讲道嘉陵江咱们就讲这些,下面讲雅砻江。雅砻江,古名若水,亦称泸水,俗称打冲河、小金沙江,藏语称尼雅曲,意为多鱼之水。长江上游金沙江的支流。源于青海玉树州称多巴颜喀拉山南麓,东南流至尼达坎多进入四川,经甘孜、凉山二州,于攀枝花东区倮果大桥以下注入金沙江,全长1571公里,为金沙江第一大支流。

较大的支流有鲜水河、理塘河、安宁河等,支流呈树枝状均匀分布于干流两岸。雅砻江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型河流。流域地处川西高原,地势北、西、东三面高,向南倾斜,河源地区隔巴颜喀拉山脉与黄河流域为界,其余周边夹于金沙江与大渡河流域之间,呈狭长形,流域面积近128439平方公里,流域涉及青海、四川两省,91.5%的流域面积属四川省。河源至河口天然落差3830米,上游呈高山及高原景观,河谷多为草原宽谷和少量浅丘峡谷,径流补给以冰雪为主。中下游为高原、高山峡谷河流,河宽100~150米,在支流中有宽谷和盆地出现。雅砻江径流,主要是降水融雪、融冰补给。雅砻江干流,以新龙县乐安乡以上为上游;乐安乡至无量河口为中游;无量河口以下为下游。雅砻江河长全长1571公里,天然落差3830米。其中上游扎曲在青海省集水面积4580公里,河道长199.1公里,河道平均比降千分之2.57。多年平均流量21.1立方米/秒。四川境内河长1370公里,流域面积118321平方公里;上源段青海省境流域面积6528平方公里。上游段河长594公里,流经青藏高原,切割微弱,水流散乱,河谷平缓。其中川境石渠县呷衣寺至德格县浪多249公里河段,行于高原宽谷中,河宽50~100米,;浪多至甘孜县城178公里河段,行于高原狭谷中,河宽50~70米。中游段河长581公里,连续穿行于高山区,多险滩急流。其中甘孜县城至雅江县鲜水河口261公里河段,行于高山峡谷中,河宽40~60米,最宽处不过80米,谷坡陡达40°~60°。鲜水河口至盐源县无量河口288公里河段,仍行于高山峡谷,河宽40~120米,谷坡40°~70°,平均比降3.19‰,是全江最陡的一段。

下游段河长360公里,其中无量河口至盐源县金河乡205公里河段,处于雅砻江大弯的深切峡谷中,河宽60~150米,谷坡40°~70°,平均比降2.31‰,落差474米。雅砻江流域,径流分布与降水分布趋势一致。流域内年降水量河源区500~600毫米,中下游区渐增为900~1300毫米,中游地区可达1500~1800毫米。大致自北向南递增,且东侧多于西侧。径流深变化在300~1000毫米,下游高于上游,山区高于河谷盆地。因有地下水及融雪补给,水量丰沛稳定。年内6~10月为丰水期,径流量占全年80%以上。春季最枯,夏秋集中,洪水具有峰低量大而历时长的特点;但下游则有涨落迅猛的情况。雅砻江流域属川西高原气候区,降雨量在上游区为600~800毫米(河源为500~600毫米),中游区1000~1400毫米,下游区900~1300毫米。雅砻江径流的一半由降水形成,其余为地下水和融雪(冰)补给,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丰沛而稳定,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890米/秒,年径流量596亿立方米。丰水期(6~10月)径流量占全年的77%。雅砻江中下游处于川西和安宁河两大暴雨区内,为洪水主要来源地区,其洪水特性是峰高、量小、历时短。主汛期为6~9月,大洪水多发生于7~8月,与长江中下游洪水大体同步。流域上、中游地区含沙量较少,下游洼里至小得石区间是雅砻江流域主要产沙区,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4190万吨。雅砻江有众多的支流,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290条,其中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有51条,大于或接近一万平方公里的主要支流有鲜水河、理塘河、安宁河等。

雅砻江流域形状略呈柳叶状,受地貌影响,多羽状水系分布。短小支沟众多,大支流多与干流平行发育,且集中于甘孜以下的中下游段,形成一种特殊的水系结构。上中游地区地质上届甘孜阿坝褶皱带,出露地层以三叠系浅变质砂板岩为主,有少量花岗岩及石灰岩分布。下游地区属雅砻江断裂带,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代碳酸盐岩类、浅变质岩类以及玄武岩、砂页岩、砾岩等。流域内有两个强震区,一在上游甘孜、新龙、炉霍、道孚一带;一在下游安宁河谷。山区多山地灾害。流域内植被良好,森林茂密,覆盖率约20%,河流含沙量小。干流滩多水急,不具航运之利。河流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沿江一带旅游资源潜力较大,民族风情最具特色。砻江流域的气候,主要受高空西风大气环流及西南季风的影响,又因地形高差与南北纬度变化大,形成平面变化和垂直变化都大的特点,造成流域内十分复杂的气候条件,北部高原为干冷的大陆性气候,寒冷干燥,云雾少,日照强,冬天漫长,四季不明显,干湿两季分明,大部分地区全年均可降雪,年平均气温0℃左右,极端气温-35℃以下;流域中部和南部为干湿分明的亚热带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同一地区山上阴湿多雨而气温低,河谷晴干少雨而气温高,气温则随高度递减。可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雅砻江流域茫茫林海中,生活着许多珍贵动物,如大熊猫、小熊猫、白唇鹿、猞猁、牛羚、丹顶鹤等。林海中兼有大量的药用植物,著名的有虫草、雪莲花、贝母、当归、大黄、黄连、姜活等,是川西药用植物的宝库。名贵的鹿茸,麝香、熊胆、豹骨等,也有丰富来源。

此外,雅砻江流域还盛产许多林产品,如核桃、花椒、苹果、梨、柑桔、生漆、板栗等。雅砻江流域的矿产资源,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有钒钛磁铁矿、富铁矿、铅、锡、镍等有色和黑色金属;还有金、银、铂等贵重金属和锂、铍、铌、钡、铀等稀有金属。煤、水晶、大理石等矿藏,也有大量贮存。说完了雅砻江,咱们再讲下乌江。刘从戎说到这里,又喝了口御酒后,接着往下讲。乌江为贵州第一大河,古称延江、黔江,是贵州的“母亲河”,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历来是贵州最重要的水上通道之一,其流量充沛,流态稳定,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乌江发源于贵州西部威宁县乌蒙山东麓,有南、北两源,南源三岔河长322公里,为乌江主源,北源六冲河长210公里,两源在黔西县化屋基汇合后称乌江。乌江横贯贵州中部及东北部,至洪渡向北约15公里处进入重庆市,至涪陵汇入长江。乌江从发源地至河口全长1050公里(贵州占848公里,重庆占188公里),落差1787.46米,其中干流化屋基至涪陵714公里,平均比降1.02‰。乌江流域跨云、贵、渝、鄂四省的46县市,包括贵州省毕节、六盘水,安顺、贵阳、遵义、黔南、铜仁和重庆涪陵等地州市。化屋基以下左岸有野纪河、金沙河、湘江、湄江、六池河、洪渡河、芙蓉江等主要支流汇入,右岸有猫跳河、清水江、瓮安河、余庆河、石阡河,印江河、唐岩河、郁江等主要支流汇入,总流域面积87900平方公里。乌江古称“延江”,亦称黔江,乌江上游包括三岔河和六冲河。三岔河段,习惯上称乌江南源,确认为乌江正源。

三岔河发源于贵州西部高原乌蒙山脉东麓威宁县香炉山。东南流经水城、纳雍、织金、六枝等县境,至普定后折向东北流,经安顺、平坝、清镇等县境称三岔河;汇入六冲河后称鸭池河;东北流经黔西、修文,在修文六广段称六广河;经金沙、息烽、遵义,至乌江渡后始称乌江。往下仍东北流,经湄潭、余庆、开阳、瓮安、石阡、思南、德江、沿河等县境,至沿河县城后折西北方向入四川省境,经彭水、武隆至涪陵汇入长江。乌江干流从河源到河口全长1037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50立方米每秒,天然落差2123.5米。贵州境内河长802公里,出省境处多年平均流量1295立方米每秒。乌江源出贵州西部乌蒙山东麓威宁县香炉山,向东横贯贵州中北部,至思南转向北流,到沿河县入川,经酉阳、彭水、武隆县,于涪陵市城区注入长江。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69万平方公里,四川境内流长235公里,流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是川江南岸最大的支流。乌江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24条。河源至化屋基段(三岔河段)为上游,长325.6公里,流域面积19923平方公里,乌江上游包括三岔河和六冲河、三岔河段,为乌江正源,河流流向为南东东。中游化屋基至思南河段。上段夹行于苗岭山脉与大娄山脉之间,下段夹行于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之间,略呈北东流向,均为纵深峡谷,坡陡流急,落差集中,有大小滩险148处,著名的险滩游塘、夭生桥、镇天洞、一子三滩均在本河段上。汇入乌江中游段较大的一级支流有猫跳河、野济河、息烽河、偏岩河、鱼塘河、谷撒河、湘江、清水江、瓮安河、沪塘河、余庆河、浑塘河、六池河、石歼河、清渡河等15条。

较大的二级支流有暗流河、渭河、仁江、泥江、独水河、鱼梁河、羊溪河等7条,较大的三级支流有洛安江。下游思南至川黔边界河段。河流自思南沿正北流,至马蹄河口折北北东流,至甘龙河口以下折向西北流,至马儿河口复沿正北方向流入川境。本河段接纳汇入的大支流较多,水量大为增加,比降放缓。甘龙河口至洪渡河口段为川黔界河,全长72`.1公里,落差52.4米,出省境点官孔坝水面高程为225米,是乌江的最低点。乌江下游河段狭谷与宽谷相间,河谷较开阔,锗河台地极少,本河段滩险较少,水流较平缓,共有滩险22处。流域地势自西向东和东北倾斜。猫跳河口以上为上游,地处海拔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可溶性岩类广布,河流深切其中,河谷狭窄,谷宽50~600米不等,溶洞、暗河发育;流长326公里,落差1400米,比降4.3%,河中滩多流急,有3处伏流河段,长约8公里,水面宽20“-“80米,猫跳河口至思南为中游,流长367公里。落差504米,河流夹行于大娄山、苗岭、武陵山之间,具高山峡谷特征,河中滩多流急。思南至河口为下游,长345公里,落差221米,,河流切过武陵山进入川东南边缘山地丘陵区,河谷宽狭相间,坡度峡谷区50~80°、宽谷区25~50°,峡谷区常有山崖崩坍,巨石梗塞江心,形成比降高达30‰以上的急流险滩,如新下连滩,滩长80米,落差2.5米。乌江流域内的地形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较为显著。春秋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气流的影响,夏冬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气流的影响,由于整个流域呈狭长带状,地形复杂,造成了气候的复杂多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