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当夏娃的肋骨神话开始,不管是在西欧神学还是现实社会当中,女性的社会地位都远低于男性。
而娜拉的出走是对女性自由主义意识的极大解放,她不甘做被男权牢笼所圈养的金丝雀,看透了爱情的根本本质——自己只不过是被夫权所支配的提线木偶,自己所有的真情实感,在丈夫的眼中不过都是来自一个附属品的奇技淫巧。
出走之后的结局或许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不是坠落,就是回来。因为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那是一个男权所主导的社会,女性的经济条件被现实生活所束缚,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益,所以也就更没有主动靠自己能力去获得金钱的能力。
而女性的一生都在被男权的枷锁之下度过。我们看过戏剧当中王宝钏的女性形象,如果说,你对人物解读的过于肤浅,那么你则会认为,王宝钏是一个活生生的“恋爱脑”形象,苦手寒窑十八年,换来的也只是薛平贵的假意试探。
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男权!一是父权,二是夫权。从王宝钏追求自由恋爱,选中薛平贵,因为门不当户不对,父亲百般阻挠,最终到断绝父女关系。或许你会认为,这是因为她的父亲不想让她过穷苦日子所以才会这么做的。而为什么他要做的这么绝,归根到底是王宝钏挑战了他的父权底线。
而王宝钏嫁给薛平贵之后,因为被时代女性道德价值观的裹挟,认为即使丈夫远征,自己也要苦守道德底线,做个忠贞不渝的爱情鸟,这看似是被爱情所左右,但其实是夫权的束缚。在古代,有本书叫做《列女传》,里面的故事听来也是可笑——一个女子因为自己的手被别的男子碰了一下,因为感觉自己对不起自己的丈夫,就砍掉了自己的手,以保贞洁……
如若说王宝钏是典型的被时代驯化的女性形象,那么说,娜拉则是在时代束缚之下的别样流光。
而墙之外的人想进墙里头来,墙里头的人想到墙外面去,当今社会,有多少人是走了围城的墓志铭。
当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普及,“内卷”的竞争压力的不断提高,而由于资源财产分配不均匀,以及“摆烂”和幻想主义的出现,人们逐渐开始渴望天上掉馅饼,渴望玛丽苏言情小说里的霸道总裁的降临,幻想会有富婆心甘情愿的满足自己的一切物质需求。甘愿沦为一只被圈养在牢笼里的一只金丝雀,如若得到,还会乐此不疲的享受着这一切的安逸时光。
两百年前的《玩偶之家》在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大解放女性思想的浪潮,女性向往着自由恋爱,向往地位平等,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人生价值,不成为男性的依附工具。而两百年后,金丝雀也好,爱情鸟也罢,人们又渴望选择“白嫖式”的安逸人生,女性也好,男性也好,诸多如此。请问,这是不是一种历史巨轮的倒退?
我曾佩服《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那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虽然也是选择嫁与他人,但她却把男性当做自己获得权力的工具。也曾佩服鲁迅先生《伤逝》中的子君的那句“我的人生凭什么让别人来抉择”的有力呐喊。
然而薛宝钗最终还是落了个金钗雪里埋的结局,子君也随之命丧了黄泉。这不仅是人生个人选择的问题,更是因为时代的异化。
子君的那所谓的追求自由恋爱,到头来只有自己经历过一翻,才知道这一切也不像想象中那样完全正确。旧中国,女性思想解放的潮流不断迸发,让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家庭婚姻到底能给女性带来些什么?追求自己恋爱能为女性带来些什么?
是自由的快感?还是抛弃理性认知,去追求感性情感的浪漫情怀?这条路,是对的,亦或是错的。
然而,我们也不能根据个体例子而全盘的下结论。
回到娜拉的最终出走,结果如何,我们并不能完全知晓。但是我们能知道的是——
1.她躲过了夫权的束缚,但如果投奔她的父亲,那么则逃不过父权的枷锁。
2.如若她没有生活的实力,不能立足于社会,父亲也对她不管不顾,那么她仍会回到丈夫的身边,最终也只是精神上的逃脱,肉体和物质上的坠落仍在继续。
3.如果她有能力让自己立足于社会,满足自己的基本物质需求之后,像子君一样追求恋爱自由,可在追求恋爱自由后,她仍会有不同的人生结局。可能会像子君一样被夫权抛弃,郁郁而终,也可能会在这短暂的爱意中消弭殆尽,迷失了自己。
4.她不想依附与任何人,可是自己也没有能力。那么只能通过最低级的谋生手段来养活自己,如卖艺,卖身……看似逃脱了家庭牢笼,实则她到头来还是间接性的服从了这个男权社会,最终为男性所服务。摆脱了家庭木偶剧的上演,又开始了新的一场荒诞的社会玩偶剧。
综上所述,虽然说娜拉的出走是女性思想的极大解放,但是我们仍要考虑的一点是,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的成功演绎是建立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开篇我也曾讲到,女性的经济条件被社会现实束缚,女性的政治社会地位也远低于男性,所以娜拉的出走到最终仍是一场悲剧,而且这场悲剧是注定是不可避免的。
我听过这样一句话“改变不了这个社会,那就改变自己。”同样,这个社会娜拉她注定无法改变,她跳脱了牢笼再多,也会有无数个其他的牢笼在等着她。而她也注定无法真正改变自己,阐述她为什么无法真正成功改变自己——她的第一次改变是女性意识的觉醒,第二次改变是立足于社会基础之上的再次理性束缚。所以,兜兜转转,她还是会在玩偶之家的定律中,痛苦的循环往复。
然而在当今的社会中,仍有你看不到的诸多女性权益问题。只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被时代裹挟,被欲望操纵,自己的私欲占据着人生,忘记了最高尚和伟大的人的个性的解放,甚至有时也让我们忘了去审视现实。
我们又何尝不是时代的提线木偶?科举制的变法延续,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改变阶层,生于时代,又被时代的制度所枷锁。家庭里我们也是木偶,是父母手掌的金丝雀。友情中我们也有假面,说三道四的怪诞行为,我们也只能笑脸相迎,爱情里也无法真正做到随心所欲……
再次审视现实,我们人人都是娜拉,家庭里向往跳脱父母的管束,友情里期盼出现自己最真实的笑容,爱情中憧憬遇上最爱的人,而不是最适合的人。
可是就如同娜拉出走后的世界一样,我们最终还是逃不了家庭的礼教约束,友情的虚假成分,以及爱情的违背真心。
和我们必须要面对高考,这条必走的路,一条对于千千万万普通学子来说,必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