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观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 高煜 林建华 赵麦茹等
- 1474字
- 2024-11-01 05:05:45
3.7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书通过构建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对五大发展理念的各个方面以及整体与产业发展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根据实证结果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产业发展质量的趋势整体向好,并呈现出加速转变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政府通过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宏观调控,对产业发展方式的正确导向。但是随着新发展理念思想不断涌现活力,产业发展质量依旧亟待提升。第二,就五大发展理念整体与产业发展质量的协调发展度的结果表明,产业发展还未完全形成对新发展理念模式的依赖路径,甚至可能存在相当一部分产业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性依旧较强。第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五大发展方向对产业发展质量的作用是不平衡的。第一节到第六节的研究结果显示,新发展理念的五个发展部分与产业发展质量的耦合协调发展历程是各不相同的:创新与产业的协调发展趋势是产业发展推动型—同步型—产业发展滞后型;协调与产业的协调发展趋势是产业发展滞后型—产业发展推动型—同步型;绿色与产业的协调发展趋势是同步型—产业发展推动型—同步型—产业发展滞后型;开放与产业的协调发展趋势是由产业发展推动型(其间包括间断的同步型)—产业发展滞后型;共享与产业的协调发展趋势是由产业发展推动型—同步型—产业发展推动型—同步型—产业发展滞后型。而最理想的模式应该是到现在为止两系统之间已经形成相互依赖的同步型协调发展类型。
从而根据以上分析,对在新发展理念视角下的产业发展质量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由于本书研究的产业发展质量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是从全局性的角度出发,以中国产业发展整体为主体进行展开。
第一,坚持推进深化改革的勇气和自信。事实表明,中国在产业发展质量的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主要得益于政府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政策主张。转变产业发展的方式是我国目前面对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的根本解决方式,尤其是要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出发,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的活力。
第二,如何有效形成产业发展与五大发展理念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新型发展路径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方向同时发力,又要有所区别。创新发展方面:当前中国应当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力,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尤其是在信息科技发展的今天,应当注重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创新方向转变的水平;协调发展方面:加快城镇化带动区域化的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朝协调方向转变的速度;绿色发展方面:积极通过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尤其是“僵尸企业”,加大环保力度,扭转当下所处的环境滞后型的协调发展类型;开放发展方面: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技术合作,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共享发展方面: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服务领域,扩大劳动收入所占比重,打好扶贫攻坚战,为实现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1.
(2) 魏庆文,杨蕙馨,王军.创新驱动对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演进的作用机理——基于生产函数的视角[J].现代财经,2018(7):106-108.
(3) 马丽,金凤君,刘毅.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J].地理学报,2012,10(10):1303.
(4) 马丽,金凤君,刘毅.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J].地理学报,2012,10(10):1303.
(5) 刘耀彬,李仁东,张守忠.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