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平各界慰劳顾维钧,顾痛述东北惨况,希望奋起救三千万同胞

(北平通讯)平市党务整理委员会,近以顾维钧氏,陪同国联调查团赴东北调查,不避艰险,完成使命,特于二十日下午三时在该会大礼堂,召集各界举行慰劳顾代表大会,各界参加者五百余人。会场台前悬白布标语,上书“北平市各界慰劳顾代表少川大会”字样,台之左侧有公安局乐队。三时余乐声大作,市长周大文引导顾氏及代表团,参议刘崇杰,及市党部委员陈访先、李东园、马愚忱、董霖、陈石泉、宋振榘、周学昌等鱼贯入场,坐于台之右方。移时奏乐开会,行礼如仪。由周大文主席,报告慰劳意义,继由陈石泉致慰劳辞后,即由顾致答辞。略谓,诸位同胞,今天中国代表团蒙平市各界开盛大慰劳会,鄙人代表敝团十分感谢,并实不敢当。此次到东北,前后七星期,经大连到辽宁、吉林、长春、哈尔滨、抚顺,又过辽宁而至山海关,为时月半。于此时间中,所见所闻,使人无任悲痛。初抵大连之时,尝念大连为东三省之口岸,而转思之,则已早入他人手矣。由大连乘南满路车赴沈途中,所遇者百分之九十均我华人。既抵沈阳,受严重之监视,不能出南满铁路以外。一举一动,均受所谓保护者之监视,甚至饮食起居,均有人追随身边。途中所遇国人,可望而不可近,欲有所谈而不得,偶有前来会话之同胞,均于事后遭难。回忆数年前之情景,不禁今昔之感也。赴哈途中,监视更严。余于车窗中望见沿途景物,一草一木均觉秀丽,而细思之,则增无穷悲痛。一切青年男女学生,民众语言风俗,无一不与前同,而彼此仅望望然,不能近作一语。在哈埠有人欲语而不敢,偶有尝试者,即被逮捕。一日于公园中遇大学生三四人,本欲见余略致数语,而其面容戚戚,表无穷之痛。后一青年趋前略致数语,有余之保护者,即横目向前阻止。余恐学生发生意外,遂以婉言劝阻,谓此地情景不同,可相谈于异日。该学生面容变色,其失望悲痛之情,可想见矣。盖此辈学生,候余谈话,并非一日也。在沈阳时,曾有建国运动之游行,行列中有中国小学生及日本学生,手持伪国旗,行列以外并有便衣队及警察夹杂其中。迨及齐集之后,遂唱伪国歌,而唱歌者均为日人,中国学生垂头默不作声。最后高呼万岁时,呼喊摇旗者亦为日人,而我国学生之旗,均卷而不伸。盖此辈小学生,均明了其事,虽不欲参与,而情况则不得已也。亡国之痛,使人伤心。欲爱国而不得,有爱国工作者,则变为罪人。报纸言论,文章口材,均无地以发表。视此痛苦,将作如何感想。今日之慰劳袢不敢当,诸君对东北尚未忘怀,诚属幸甚。此事如能传到东北民众耳中,彼辈当亦欢悦。国人尝谓东北人不爱国,此次所见东北民众之爱国心,实甚热烈。回想东北锦绣之山河,三千万之民众,统制于几万日军之手,虽有马李丁以一当十,奋勇抵御,而人少力薄,不济于事。大部民众,虽欲奋斗,而手无寸铁,以几万而统制三千万人,其故安在哉。察其原因,实以自己国家不强,空有土地人民,一旦人以科学来侵,旦夕即可亡灭尔国。吾辈万不可以东北远在千里而无切肤之痛,一旦外力侵来,亦与东北民众无异也。欲解除此难,必先作精神之团结,地域之思想,阶级之冲突,均应化险。苟仍拘于意气,争一日之气,则一旦大难当头,将同归于尽也。东北民众隔一街而不能彼此通消息,欲爱国而不得,吾辈尚有爱国之机会,必奋起以拯救东北三千万同胞,惟望大家从今而后,诸事以国家为重。欲造成独立之国家,必有相当之代价,要人人有牺牲之精神,努力之精神,不分阶级与省籍,奋斗到底。国家不救,自身何存,在座诸君,均为青年,为将来之领袖,必须领导民众努力于将来。聊致数语,用作参考云云。顾氏答辞毕遂奏乐散会,时已四钟余矣。(六,廿)

《中央日报》1932年6月25日第二张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