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内容

本书一共9章内容,第1章是导论,介绍研究背景、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创新之处。第2章从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角度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通过实证研究,在克服解释变量的内生性之后,本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说明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是构成我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元素之一。第3章验证基础设施的外部性,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维度,验证三大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正外部性是显著的,能源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则不显著。第4章论证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表现出明显的东、中、西三大地带。总体而言,东部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落后。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差异化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第4章验证交通基础设施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的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给西部地区带来1.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而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实物资本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实现的。那些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软环境的重要因素,如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城镇化、对外开放度,并没有因为西部大开发而得到显著改善。第6章论证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溢出效应。通过空间面板模型,这一章实证研究表明:①交通运输的正外部性的确存在;②从1985年到2006年我国交通运输投资带来的GDP增加平均每年为248亿元,其中的196亿元来自交通运输投资的直接贡献,另外52亿元来自交通运输的外部溢出效应;③交通运输投资的直接贡献与外部溢出效应之和对经济增长的平均每年的贡献率为13.8%。第7章论证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通过在一个引力方程的基础之上引入交通基础设施变量,实证研究表明:①2008年中国省际贸易的边界效应为6~23,这一数值区间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边界效应值比较接近;②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中国的区域贸易产生了正向影响,从2000年到2008年,由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导致的区域贸易增加量占总增加量的29.1%,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促进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作用十分明显。第8章从微观角度论证基础设施的可获得性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2006年的追踪调查数据,实证结果表明交通、信息和自来水基础设施对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总的来说,交通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最明显。本书的最后一章是全书的总结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