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大全集
- 翟文明 于海娣
- 737字
- 2020-06-24 12:14:48
唐三彩
瓷器是我国古代独创的一项重大发明。原始瓷器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经历了1500多年,制瓷技术到东汉后期已基本成熟;后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进一步成熟和完善,唐代烧制瓷器的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唐三彩样式多样,内容丰富,被誉为唐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主要是用黄、绿、白三色釉彩涂胎,故称唐三彩,实际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它有二彩的,也有四彩的,其他的色彩还包括蓝、赭、紫、黑等。
唐三彩是在继承汉代低温铅釉陶工艺的基础之上,对含有有色金属元素的各种原料有了新的认识之后,经过实践创新烧制而成的。它的制作工艺是:用白色黏土做胎,然后用含有铜、铁、锰、钴等有色金属元素的矿物做釉料着色剂,再在釉料中加入铅作为助熔剂,最后经低温(800℃左右)烧制成功。唐三彩从开始烧制到工艺成熟,经历了一个由粗到精、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
唐三彩的出现受盛唐时期繁盛的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社会风气影响。盛唐时期厚葬之风盛行使这种三彩陶自唐初出现以后在各地迅猛发展,特别是西安、洛阳一带。唐三彩包括俑和器皿两大部分,器物如壶、罐、瓶、尊、碗、盘、杯、钵、枕及文房用具等,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各方面,体现了国力强盛的盛唐气象。唐代中外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唐三彩受异邦的影响很大。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唐人大有胡气。”“胡气”也鲜明地反映在唐三彩的造型上。“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从盛至衰,国力削弱致使陪葬之风不如从前兴盛,风靡一时的唐三彩也随之滑落。

三彩卧驼
高25.4厘米,1955年陕西西安出土,陕西省博物馆藏。唐三彩俑常见的有人俑、马俑、骆驼俑,之所以出现大量的骆驼俑,是因为唐代与西域、中亚等地区有频繁的文化、经济、政治联系。其中,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此俑四足卧地,昂首嘶叫,鸣示即将要起行,造型十分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