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边缘风景:汉学期刊研究视域中的《教务杂志》
更新时间:2025-04-25 19:55:35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从汉学期刊研究视角解读《教务杂志》办刊历程,梳理近代汉学知识传播网络,通过期刊文本和数据分析阐释汉学传统嬗变中的传播主体、主题和话语,展现刊物在汉学研究中的独特贡献与价值。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区域文学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积十年之功打造的学术品牌,是全国致力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学人共享之重要研究平台。第10辑收文23篇,设栏目6个。栏目设计中,除常设的“区域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古代文学研究”之外,特推出“鲁迅诞辰140周年纪念专栏”、作家林培源的研究专辑“潮汕文化与文学档案·林培源”、学者杨星映的文化23.4万字
- 会员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既立足于空间以探究其文学文化书写,也立足于文学文化以思考其空间表达,这是传统而又历久弥新的研究。《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是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打造的学术品牌,是国内学界致力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主要平台。本辑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研究为主体,兼及抗战大后方的艺术研究,主要设置“区域文化与国别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海外华人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中外文学的译介文化20.5万字
- 会员《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打造的学术品牌,是国内学界致力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主要平台。本辑主题为区域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共编入20篇文章,设置六个栏目,分别是:“特稿”“区域文化与汉语史研究”“区域文化与方言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区域文化与语言应用研究”“区域文化与地名研究”。来自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20余位作者,对汉语史、方言、语言应文化20.6万字
- 会员本书从身份认同这个角度切入,以个体的现实身份、群体的族裔身份、性别身份、语言身份和艺术身份等几方面来透析海外华人文学的跨文化特质,阐释有代表性作家的个性特征、群体与流派之形成、发展与影响,其作品主题、风格之变化等等^通过对海夕卜移民作家作品的观照,结合传统文本细读批评和文化研究的方法,分析在异域多元语境中文化建构之意义。人类不断的智慧探求呈现了人性刚柔并济的广度和深度,那些释放心灵能量创造出交织着文化27.2万字
- 会员《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区域文学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积十年之功打造的学术品牌,是全国致力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学人共享之重要研究平台。第9辑收文21篇,洪子诚先生特稿之外,设栏目6个。“区域文化与古代文学”“区域文化与抗战文艺研究”“区域文化与外国文学研究”是常设栏目,呈现南北学者新收获。作家专题研究栏目,特推“巴蜀作家研究·巴金”,刊发中坚新秀新成文化23万字
- 会员苗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而言,苗族先民曾给出过极具智慧的诠释,并将共生观念付诸实践行为,且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基于此,本书以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为主题,在“共生”主调下,从文化共生逻辑、共生实践和共生规范三个维度深入探讨隐藏在民族传统文化深层意义背后的生态消费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路径。文化13.2万字
- 会员本书是第22辑,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界的诸多性别理论译介者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就“语境”问题展开的思考及实践;考察了弗洛伊德和朱迪斯·巴特勒的相关理论,揭示两位西方理论家的学说与女性主义话语发生的耦合;探讨“自由”与“平等”在整个现代中国思想史和现代历史实践中对女性问题研究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西方女权主义在中国存在的“适用性”与“对接”问题;对女性形象、流行文化等议文化21.9万字
- 会员本书涉及民俗、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类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包括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藏族赶马调。本书首次全面详实地介绍了各种文化遗产的形成衍变、发展脉络、基本内容、表现形态、基本特征、价值与功能、代表性传承人存续状况,以及传播与影响,并辅以曲谱、照片等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大大增强了全书的资料性、学术性和可读性。文化13.9万字
- 会员本书讨论了布迪厄的社会学方法——走出意识哲学,接纳、思考身体、无意识的模糊逻辑,兼及社会整体与日常生活的社会文化理论。布迪厄发现行动者的“实践感”,是一种非经院哲学、非理智计算的具身化逻辑,即身体一习性一资本构成的信念逻辑,经由这条具身化(embodied)、非认知的实践思路,布迪厄揭示了当代社会符号暴力的生产及再生产机制。布迪厄与始于尼采的现代性反思思潮有深刻的联系,他的生产友再生产机制。布通厄文化21.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