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与春秋时期语体文学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国语》与春秋时期语体文学研究

吴建国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语言文字22.2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5 18:58:06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确立春秋时期语体文学现象的存在,揭示其来源和发展演变及艺术特色。第一章首先探讨春秋时期语体文学来源包括宗教神谕等四个方面。其次介绍了春秋时期人们对语言的信仰和形成的理论。第二章介绍春秋时期语体文学繁荣的时代背景,揭示春秋时期城邦社会的特点,民本环境,思想背景,尚文风气,及城邦时代语言意义的凸显,以及当时哲学、历史、文学、科技方面的发展情况。语体文学繁荣的表现为语体分类体式的确立,主要有事语、辩语、论语、对语、寓言。第三章介绍《国语》的编辑和语体文学的示范意义,揭示其编纂目的,分析文本中语体类型,以及对后代语体文学示范意义。第四章主要研究《国语》论说的知识背景和春秋时期士人的心态问题。从《国语》论辩中分析当时人的知识背景和著名思想家思想性格、心理动态。第五章,研究《国语》语言的思想力量和论说艺术。第六章研究《论语》与语体文学的哲学化倾向,主要是对“仁”“礼”“忠”“恕”等思想问题的关注。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吴建国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作者是传统蒙学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代表性成果,内容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二十四孝》《小学》《上大人》等蒙书进行了深度解读,包括考订作者、介绍内容、分析体例、总结特点、说明流传和影响等。第二,考察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从走进学塾开始,读的是什么样的书?接受的是什么样内容的教育?从而让读者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了解我们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第三,对从事启蒙教育
    徐梓社科17.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取向,将功能语言学理论与汉语实际相结合,探讨篇章现象与句法整合现象、特殊句法结构的信息地位和篇章功能、元话语成分篇章功能的浮现、语体差异及其句法表现。将篇章功能与句法—语义规律联系起来,揭示其间的内在联系。关注交际因素对语法结构的塑造,揭示语法规律背后的功能动因。
    方梅社科13.5万字
  • 会员
    本书以“都”为主线,并辅之以另一个多功能副词“也”,在形式语义学、语用学的框架下,对汉语的焦点副词、话语话题、全称量化、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等多个现象进行了研究,发掘了不少新的事实,对若干经典理论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刘明明社科18.5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汉学论坛”收录汪春泓《从“之藩(国)”纷争看西晋诸侯势力之博弈及消亡》,“文献天地”涉及贺兰山出土西夏文《仁王般若经》注疏写本残片、《元朝秘史》、《诗次故》、《吕钦差照会信件》等新出或新整理文献,“汉学人物”论及李俨、白乐日、高克毅等人生平及学术贡献,另有“艺术史苑”“研究综览”及“马可·波罗研究”三部分。
    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编社科0字
  • 会员
    本书通过分析医生职业身份的形成机制和维系机制,阐述医学话语如何对医生主体实现收编和改造塑形,论述话语框架如何框定医生主体的可见、可感、可知和可言的范畴,重点探讨当代美国医生作家如何通过书写再现话语指定的界内之物与界外之物的碰撞和对抗,最后论述他们如何从这种身份述行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冲突中去发现身份再生产的契机以及重新认识他人的新视角。
    孙杰娜社科16万字
  • 会员
    《AI公文写作:理念、方法与实务》一书集合了公文写作领域研究者、人工智能科学家、新媒体技术专家的跨界经验,遵循写作内在规律,运用生成式AI的技术成果,依托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源平台,以“新华妙笔”为描述对象和使用平台,围绕“AI+公文”写作做了深入、系统、前沿性的剖析和阐述。本书既有对AI写作特点及其与公文结合的优势的分析,也有对“AI+公文”写作内在逻辑与全流程操作的解
    胡森林主编社科15.1万字
  • 会员
    本书构建了话语标记主观性等级链,并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规律相结合,提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话语标记的难度体系,力图将语言研究的“体”与“用”结合起来,做到“体”为“用”立、“体”“用”连通。
    潘先军社科25.4万字
  • 会员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系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为半年刊。其办刊宗旨是:荟萃百家成果,展示人文情怀,鼓励开放创新。书中设有语言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献学、学术名家等栏目,发表汉语言文学各专业的相关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崔志远 吴继章主编社科29.8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写作的基础知识讲起,结合创作者的实际写作经历与写作教学经历,介绍了影视剧本、漫画脚本、网文、短篇小说、影视向IP与出版小说的写作技法。
    孙文琴 爱丽丝社科11.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大量现代汉语虚词入诗是中国诗歌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带来了新诗形式的变化,打破了传统诗歌外在固有的格律,促进了文言合一的自由体诗体建构和新诗现代诗意的有效生成,对推动中国新诗的传播与接受具有重要意义。该著以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和冯至《十四行集》等为例,具体阐释了中国新诗史上经典诗人诗作中现代汉语虚词的使用现象与特征,考察了新诗史上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影响下大量虚词入诗的历史语境,阐
    钱韧韧语言文字20.1万字
  • 会员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也是汉语言文学感发、灵动的活态,因私塾废除和年代久远而近于绝学。本书从概念辨析、传承历史、基础理论、规则方法、体式范本和重要腔调六个方面对吟诵做了系统研究。概念辨析和传承历史,旨在从繁杂、散碎的文献中梳理出吟诵的产生和演进脉络,描绘吟诵艺术的自觉路径;基础理论和规则方法,由节奏入手,逐层递进,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音乐学的三维视角研究,以求深耕学理、庞清规则;体式范本和重要
    杜红亮语言文字24.2万字
  • 会员
    本书为河北大学红色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红色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和研读大量一手日文资料,对茅盾小说在日本译介与研究的历史展开了详细地考证、辨析与梳理,借助日本之“他山之石”阐释了茅盾小说在域外文化语境下所释放出的独特文学价值及文化意蕴,最终整合完成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日本茅盾小说译介与研究史论稿。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读者了解茅盾小说在日本的传播情况提供了迄今最全面、最直观的史料参考。
    连正语言文字18.5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中共中央办公厅2012年4月12日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为依据,详细阐释了机关常用公文的含义、特点、作用、格式和写法,每种文书都列举了最新的或典范的案例以供参考。全书共分上、下二编,上编为公文写作基础知识部分,下编为公文写作实践部分。
    刘晓玲语言文字14.6万字
  • 会员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体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奠定了古代文体基本格局,文体参与文化建设和人生日用,在知识者的写作生活中占有极大比重,这也成为中古文论勃发的基础。本书首次对秦汉文体进行了全面梳理,力图呈现文体演变的宏阔背景与内在逻辑。这既是对秦汉文体研究的全面总结,也为中国古代文体史的叙述方式做出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
    郗文倩语言文字52.8万字
  • 会员
    本书植根于自建的《说文解字》隐喻语料库和Metalude的比较研究。本书将Metalude隐喻知识库引入汉语字词汇隐喻模式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揭示汉语字(词)汇化隐喻模式的语料分析平台。在此基础上,本书运用比较词源学从历时方面挖掘造成这些语料语言隐喻模式的历史因素,探索跨文化词汇隐喻模式、意识形态和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本书努力探求一种新的植根于中国语言文化的语料研究范式,以推动汉语典籍词汇语料
    吴世雄 周运会 章敏语言文字11.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