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时期“满洲”朝鲜人文学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伪满时期“满洲”朝鲜人文学研究

夏艳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6.4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17 11:03:22 最新章节:第18章 附 相关作品选读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伪满时期“满洲”朝鲜人文学在朝鲜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它是韩国和中国文学史上一笔珍贵的遗产。本书按“离乡和思乡、扎根和融合、对峙和斗争、妥协和逃避”四类主题对伪满时期“满洲”朝鲜人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并深入剖析各部分的文学主题、结构模式和艺术手法,力图推进这一时期文学的主题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夏艳
主页
  • 会员
    本书描述和总结了20世纪百年非洲现代文学的演进过程,及它与这百年非洲大陆历史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这样一种“文学与时代”互动关系的综合性研究,试图说明这样一些有关20世纪非洲文学之民族精神与民族特征的基本观点,即20世纪的非洲文学其实是透视这百年非洲社会变迁的一个特殊的窗口,是这百年非洲人民探索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国际尊严而在文学方面所做的特殊努力。一个世纪以来,非洲文学以自己特有的敏锐和真切,
    夏艳外国随笔14.1万字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东方杂志》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为切入点,详细考察了该杂志从创刊到20世纪20年代自身在办刊宗旨、文化追求、精神启蒙方面的转型,以及它在中西文化论争、现代文化建设、新文学发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转型轨迹和风貌。本书通过对《东方杂志》所呈现的中国文化从20世纪初至五四时期的演变历程和原生态风貌考察,深入探究了中国文化在政治变革与新旧文化思想冲突中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轨迹及经验启示。本书将《东方
    王勇文学19.2万字
  • 会员
    《焦氏易林》是西汉焦赣所著的一部奇书,该书运用卦变原理,将《易经》六十四卦衍为四千〇九十六卦,并且仿照《诗经》的形式,为每一卦都配了整齐押韵的卦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汉代“两部非文学的文学杰作”之一(另一部为《史记》),被钱锺书先生誉为“几与《三百篇》并为四言矩矱”。《焦氏易林》本为占筮所著,曾被古人列入易学类和术数类。但因其内容丰富,文辞古雅隽美,明清以来亦为诗文家所关注。本书结合作者的研易心得和
    刘银昌文学26.6万字
  • 会员
    本书以1919—1949年《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为对象。以新译今译、文学史教科书、民国期刊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在中西方文化强烈碰撞时期的《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此时期以新变、多元、交叉为特色的《诗经》民俗学阐释研究是《诗经》学、古典文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经》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的影响不容忽视。
    何昆文学26.3万字
  • 会员
    洪亮吉是清代的朴学大师,又是乾嘉文坛的巨子,以词章考据著称于世。本书从要素论、本体论、功能论、创作论四个方面阐述了洪亮吉的诗学理论。结合洪亮吉的文学活动、思想个性和创作心态,对其诗歌题材进行分类研究,揭示其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和审美风貌,进而把握其诗风演变的轨迹,借以管窥乾嘉学者型诗人创作的典型特征。对洪亮吉的其他文体创作及学术研究进行评析,将其置于乾嘉文坛的背景下衡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邱林山文学17.2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小说文本和史料分析人手,重点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河南长篇小说创作的基本状况,并对每个时段的代表作品进行了个案分析,从中发现了河南长篇小说一些相对突出的创作现象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了与中原地域相关的某些“特色”和“规律”。在研究方法上,本书竭力避免概念的先行介入,避免为论证观点而选择材料的方式,尽量从作品“现场”出发,在大量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以“问题”为突破口,寻求河南长
    张东旭文学15.2万字
  • 会员
    本书在新现实主义潮流的背景下,从艺术形式、历史认知、社会问题、哲学思考等层面探讨当代美国南北战争小说如何在继承与解构的平衡中实现对南北战争的历史重塑。同时,本书还关注文学创作实践与新现实主义小说理论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书深入探讨当代美国作家如何通过南北战争小说参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以及表达对未来战争、未来社会的忧思。
    刘松麒文学19.2万字
  • 会员
    《词学通论》全书九章,前五章论词体、韵律、作法,后四章叙唐宋元明清之词史和词人,并对唐五代至明清代表性词人的作品做出了精细的点评。无论是就入门者,还是研究者而言,本书均是不可多得的力作,极具研究价值。
    吴梅文学8.3万字
  • 会员
    城市作为人类的大型聚落在唐宋时期发生了重大变革,城市功能、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唐宋文人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们的文化和文学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城市逐渐引领文学走向世俗化和大众化,从而引发了文学在题材、风格、体裁等多层面的变革;同时,文学也在能动地塑造着城市的形象与文化个性。在城市与文学双重建构的互动关系中,唐宋文人敏锐地把握住城市社会变革动向并以文学形象的方式来映现城市转型的影
    蔡燕文学23万字
  • 会员
    《中外文论(2017年第1期)》共分六个栏目。“名家理论研究”聚焦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名家的文艺理论研讨。本期的文章主要围绕陈独秀、方东美、梁宗岱及朱光潜四位理论家来展开,内容涉及其文学理论、诗学理论及文化人格等方面的问题。“文艺基础理论”栏目则主要偏重现当代文论中的重要问题的多视角展示,主要涉及典型论的泛化考论、文论关键词“变”的研讨、自传叙事模式研究等问题。“古代文论研究”则延续了一贯的关
    高建平主编文学31.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