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村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
更新时间:2024-07-10 17:31:46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本书共七个章节,第一章为乡村振兴战略及乡村社会治理概论,主要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概念、数字乡村治理的内容及意义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第二章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优化,主要阐释了我国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发展阶段及相关理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优化的推进策略以及乡村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第三章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体系,通过对新时代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基础的分析,论述了乡村社会法治化治理的主体体系与法治体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保障体系,进一步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社会法制化治理体系的构建;第四章主要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村民自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建设发展节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社会环境治理研究提供了具体路径;第五章分别从完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分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础资源建设路径研究提供路径依据;第六章为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实现乡村有效治理路径研究,主要分析了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困境及原因、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时代趋向以及以治理现代化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主要路径;第七章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结合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并渗透到各个领域,详细梳理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乡村治理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对策。本书适用于力图从事“三农”工作及学界、业界人士,特别是县乡基层工作者,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建设者,提供较为系统的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实践支持,提供具有一定实用性和辅助性的参考资料,为实现伟大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份智力支撑。
品牌:西南财大
上架时间:2023-11-01 00:00:00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西南财大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马香品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长期关注政务公开的制度设计、实践运行与实效发挥。2022年,围绕民主科学决策、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政府管理、加强民生保障、平台机制建设等方面,对48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49家较大的市政府、120家县(市、区)政府开展第三方评估。评估结果显示,2022年各级政府政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开工作进步明显。各级政府继续推进民主科政治4.3万字
- 会员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现代化尤其是其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占据着决定性地位。新时期,伴随着包产的推行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从各个方面体现出现代化的转型,也成为小说叙事的一个主要内容。目前,关于新时期小说中农民现代化的研究成果很少,对农民意识现代转型的系统研究基本上是空白。本文力图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线索,从土地意识、身份定位、伦理困惑、科学意识、消费观念等五个方面梳理农民意识的现代转型,并由此探究农民政治19.4万字
- 会员明清时期,受内乱、倭患、海盗及西方殖民者的影响,为了御外敌、平内乱、治海洋,政府在地方行政体系中增设专职“海防”的官员,完善了军政协同的防御体系。本书基于明清时期国家治理海洋的需求,深入研究海防职官的产生背景、历史沿革、空间分布与职能演变,分析海防职官在海洋治理过程中的角色、地位、作用与影响,进而揭示明清时期海洋治理的成效与不足,汲取历史经验。政治19万字
- 会员在知识创新与国运兴衰密切关联的现代社会,知识界思想认同不仅寄托着知识分子对人类文明发展走向的多棱镜式思索,而且反映着不同制度理念、思想体系的人心角逐。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梳理和阐释知识界思想认同的理论要义与国外镜鉴,进而从背景与格局、境遇与考验等方面研判和勾勒当代中国知识界思想认同的“精神版图”,尝试性提出引领与建构我国知识界思想认同的当代进路,旨在从知识主体的角度拓展研究国家文化安全与意政治22.2万字
- 会员上古巫史不分,史官凭着宗教仪式中的文献活动取得话语权力。自西周到西汉中期,史官、君子和儒士通过对文献的载录、继承、阐释和经典化,构建了具有裁判社会功能的原史文化传统。在这一传统中,周公摄政和制礼作乐、春秋史官的微言大义、孔子整理六经和设帐课徒、诸子的各鸣一端、董仲舒的天人理论、司马迁的《史记》著述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书通过对原史文化中的撰述观念、载录和传播方式的研究,梳理了这一时期经典文献政治38.4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