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从区划到圈层:国际视野下的京津冀人口发展
更新时间:2022-11-17 16:32:20 最新章节:主要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在控制城市开发强度、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及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目标导向下,本书致力于探索以圈层结构为基础的大城市人口聚集演进规律及其经济协调关系,以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及其中心城市成为城市发展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竞争力同步提升的典范。本书选择我国发展潜力巨大的京津冀城市群及其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辅以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世界级城市的国际比较,旨在把我国主要城市群中心城市的人口高效聚集纳入国家战略大局进行综合考量。本书在圈层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打破不规则行政区的不可比性,按相同圈层口径对京津冀城市群及其中心城市的人口分布进行了国际比较,有利于以全新的视角认识区域人口聚集特征和圈层能级。人口圈层分布的实证研究能为国内城市总体规划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以形成城市“内核圈减量、中间圈增效、外围圈夯实”的良性循环。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尹德挺等
- 会员国际经验表明,发展至工业化中后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从无限供给转向短缺,形成“刘易斯拐点”,这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014年,我国劳动力总量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首降,工资成本快速上升,我国劳动力的规模优势和低成本优势正逐步丧失,而新的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建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目前,新生代农民工(“80后”农民工)是未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主体,但其人力人类学18.9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人口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其增减变化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华侨人口的变迁因涉及国际人口迁移,其制约因素更为错综复杂。本书以荷属东印度公司统治时期行政中心吧城(即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华侨人口变迁为主要研究对象。全书共分为十四章,前三章分析了1800年之前吧城华侨人口变迁的历史背景。第四至八章为本书的第二部分,分析了1800年之前吧城华侨人口的数量、出生地、空间分布、职业、性别及年龄社科12.8万字
- 会员本书基于我国现代城乡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以广西南宁所辖一个壮族村庄为主要切入点,运用多点田野及人口流动民族志等方法,既从流出地的视角探讨人口外流对原空间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又从流入地的视角分析流动者在新空间的适应过程,同时讨论空间分离背景下的实践者如何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方式加强彼此的联系与沟通。社科25.7万字
- 会员本书梳理了该地区的橡胶种植历程,描绘了橡胶种植者的流动与聚集,分析了橡胶种植引起的土地使用方式的转变、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的变化以及他们的社会适应与文化调适策略。通过哈尼\阿卡人的橡胶种植活动及日常生活来解读他们对民族国家的认知、理解、想象以及融入国家的实践,探讨国家对少数民族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讨论民族群体如何想象民族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理解边境与国家的关系和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进而理解国家本质。社科28.6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讨论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任职于华西协合大学的部分学人在华西地区展开的植物研究。作者将这些学术活动置于其时的社会思想情境中考察后指出,这类研究在与同时期博物学和人类学研究的交互往来中,从一开始便与华西地区的人文-自然世界发生着较为直接和频繁的互动。而在各种关系互动中展开的华西协合大学人类学研究,逐渐凸显出其以博物学为底色的特征,此一特征在后来华西的人类学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延续。社科15.8万字
- 会员本书系一本医学/健康人类学的论集。年轻学人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结构走向主体,将身体经验与身体实践嵌入生活日常,主体叙事与主体表达得到全方位展示。多元医学和健康议题的观察和阐释,不仅丰富了读者对病患之身体、文化之身体、权力之身体的理解,还彰显出年轻学人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实践力与时代的道义和担当。本书呼唤一种行动视角,希望自我与他者的交汇并不局限在个体心灵的沟通、学理的碰撞,更应拓展至对社会现实的观照社科17.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