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新唐书(中华古籍国学宝典文库)
更新时间:2022-07-15 17:11:50 最新章节:附录:进新唐书表
书籍简介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新唐书》比起《旧唐书》来,确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和优点,首先《新唐书》增加了以前各史所没有的《仪卫志》、《兵志》。其他几个志也各增补了新资料,质量多在《旧唐书》之上。
品牌:大吕文化
上架时间:2022-07-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大吕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作为研究对象,对四库“小说家类”的纂修史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对纂修过程中的采进、筛选、编校、删改、禁毁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比较研究《总目》的现存稿本、诸阁本、《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和浙本、殿本《总目》“小说家类”提要,勾勒四库小说观念和著录体例的生成历史。古籍22.5万字
- 会员汉代学者在大量分析汉字“音、形、义”的基础上创立了六书理论,由于当时所见古文字资料的局限和六书理论的不完善,自许慎《说文》之后,不断有人对六书理论提出批评、修正和补充,明代学者赵撝谦潜心六书研究,完成力作《六书本义》。本书在综合考察赵撝谦《六书本义》的基础上,对比古今学者关于六书理论的观点,就六书理论及《六书本义》涉及的俗字、异体字、古今字、同族字等文字学现象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六古籍27.4万字
- 会员此书撷取二十六史及《资治通鉴》《续通鉴》《明通鉴》《清通鉴》等史籍中记述的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上起殷末周初,下至晚清,先后约三千年。所记皆可敬可惜、可亲可恨、可喜可悲、可恶可笑之言和行。读来让人或沉思、或嗤笑、或悲悯、或愤怒,读罢则足以发人深省。编者对原著并非照抄照录,而是以“辞不害意”为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黏合删汰,如此则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史事前因后果靡不毕见。编者对历史人物未加点评论说,而将古籍87万字
- 会员本书全面搜集了汉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著作并撰写提要,起于汉贾谊,迄于隋颜之推,按照作家生存时代及其生卒年先后编排。全书共收录撰写116位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2100多部著作的提要,包括从1900—2015年在中国正式出版的汉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学术著作、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后研究出站报告;每位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著作提要,也均以出版(或提交)时间顺序编次,力求呈现汉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的专题古籍43.8万字
- 会员1700多年前,战国魏襄王墓被盗,一批竹简古书重见天日,这就是著名的“汲冢竹书”,其中只有一部先秦文献较完整地流传到今天,这就是《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该书记述了西周中期周穆王远征西域的事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全书共六卷。前四卷记述周穆王从宗周出发,北征犬戎,继而出雁门、入河套、祭河伯、登昆仑、会见西王母、狩猎大旷原,最后返回宗周的经历。卷五专记周穆王东巡河南诸地事,是穆王巡狩中原的实录古籍30.1万字
- 会员《唐语林》是北宋文人王谠编撰的一部记录唐人轶事杂说及唐代典章制度、民情风俗等的文言笔记小说。共八卷。该书模仿《世说新语》和《续世说》的体例,按内容分门记事,规模更大,将《世说新语》的原有门类扩大为五十二门。书中材料采录自唐人笔记小说,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学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对研究唐代历史、政治和文学,均有参考价值。《唐语林》虽仿古籍47.8万字
- 会员这是一本有关《周髀算经》解读的作品。本书包括对《周髀算经》的长篇论述、《周髀算经》全文白话译文、《周髀算经》全文原文及详细注释、相关附录、参考文献及综合索引,意在为现代读者提供一种全面的《周髀算经》第一手史料。新论重新考察了《周髀算经》的宇宙模型,原文注释则讨论了几乎所有的技术性细节及有争议的问题,白话译文融会了汉代赵爽、北周甄鸾、唐代李淳风等各家注释的精华。同时,本书还特别分析了《周髀算经》中所古籍7.6万字
- 会员科举制度滥觞于隋,在唐代逐渐健全而兴盛,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曾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唐摭言》是一部专门记载唐代科举制度特别是进士考试的笔记小说,书名中的“摭”,为拾取、摘取之意。全书共15卷,分103门。对唐代科举制度的规制、礼仪、风俗做了真实详尽的记载,多为史志所不载,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为我们全面认识和评价唐代科举制度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唐代科举以进士为重,进士以文学为重,古籍49.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