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家训名篇译注在线阅读
会员

历代家训名篇译注

古籍古籍整理14.3万字

更新时间:2021-06-02 16:06:06 最新章节:王夫之 示子侄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集成了历代家训之精华,收入中国历朝历代各领域代表人物的家书遗训,包括:史学家:主要代表人物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弥留之际以毕生志愿托付司马迁,充满了对修史事业的历史担当。二十四史中《魏书》的作者魏收,在厉尽官场艰险后,告诫后辈要谛言端行,成为正直的人。魏收族叔、大唐名相魏徵之父魏长贤,以复亲故之书,表达自己忠孝立身的坚定信念以及“以忠获罪”“以信见疑”的悲愤。文学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开创玄学新风的嵇康,临刑前在诫子书中指导儿子如何立志为人、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谨言慎行、如何自保避祸。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繁华落尽见真淳”的陶渊明,在大病之后,“自恐大分将有限”,以家书教导自己的五个儿子如何为人处世,字里行间充满坦荡从容之情。诗如错采镂金,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又为渊明好友的颜延之,其《庭诰》一文内容广博,为《颜氏家训》之先声,从修身、养性、持家、处事、治学等方面,诫子孙后辈养成理想人格。与苏轼并称“苏黄”,工诗文、擅书法的黄庭坚,以自己耳闻目睹之事,向其子强调家庭和谐的重要性。政治家与军事家:主要代表人物有东汉开国功臣,马革裹尸、老当益壮的马援,告诫侄子要谨言慎行,谦虚敦厚,勿作轻薄之人。西晋开国元勋,文武兼资的羊祜,要求儿子“行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做到恭敬、谨慎。蜀汉忠臣,有王佐之才、三分天下的诸葛亮,诫其子及外甥,须淡泊宁静,志存高远。被后人誉为“国朝人物,当以范文正为第一”的范仲淹,诫其子侄恤饥寒、慎交游、勤学奉公。思想家:主要代表人物有遍注群经,自成一家,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勉励儿子努力探求君子之道,不断学习钻研,慎重对待自身的态度仪表,敬重、亲近有道德之人,不断完善自己的德行。“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长子出门游学前写信提醒儿子切记“勤谨”二字,指导其如何在学习、礼仪、交友等方面做到尽善尽美。经史子集无不赅通,中国传统学问的集大成者王夫之,勉励子侄除流俗之习,养天地正气,为人处世,立志为先。除此之外,更有目录学鼻祖刘向,心学宗师陆九渊,卧冰求鲤的孝圣王祥,萧然物外、自得天机的医圣傅山,谆谆教诲,垂诫后人。
品牌:上海古籍
上架时间:2021-05-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古籍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蜀汉)诸葛亮 (宋)范仲淹等著 余进江选编译注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作为研究对象,对四库“小说家类”的纂修史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对纂修过程中的采进、筛选、编校、删改、禁毁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比较研究《总目》的现存稿本、诸阁本、《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和浙本、殿本《总目》“小说家类”提要,勾勒四库小说观念和著录体例的生成历史。
    张玄古籍22.5万字
  • 会员
    本书全面搜集了汉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著作并撰写提要,起于汉贾谊,迄于隋颜之推,按照作家生存时代及其生卒年先后编排。全书共收录撰写116位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2100多部著作的提要,包括从1900—2015年在中国正式出版的汉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学术著作、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后研究出站报告;每位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著作提要,也均以出版(或提交)时间顺序编次,力求呈现汉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的专题
    杨晓斌 马燕鑫 杨沐晓古籍43.8万字
  • 会员
    本书为西汉桓宽编著。记录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始元六年(前81年),召集各地推举的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到京城举行会议,“问民间所疾苦”。贤良、文学从反对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开始,对政府政策进行了全面批评,并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反复辩论。全书共十卷六十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该书记述了双方的论点,为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西汉)桓宽编著古籍6.1万字
  • 会员
    《折狱龟鉴》是一部古代司法案例集,由南宋郑克编撰。折狱,意为断案、审理案件。龟,龟甲,常用于占卜,以预知吉凶;鉴,镜子。龟鉴,即为借鉴之意。作者希望通过书中众多的案例,为后世之人提供借鉴。此书是在五代和凝、和?父子所著《疑狱集》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和完善,增加了大量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类。全书分为二十门,分别为释冤、辨诬、鞫情、议罪、宥过、惩恶、严明、矜谨、察奸、核奸、擿奸、察慝、证慝、
    王天海译注古籍0字
  • 会员
    《拜經日記》是清代乾嘉時期的考據學家臧庸的代表作。本書以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武進藏氏拜經堂自刻本爲底本,以清費念戀光绪十年(1884)所校清抄本、清阮元編《皇清經解》所轉本属參校本,擇要吸收前賢的相關成果,對《拜經日記》進行標點、校勘和必要的注程,便於學界據以開展進一步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對研究臧庸及其學術成就在乾嘉考據學和清代學街史上的學術地位,進一步瞭解乾嘉時期考據學、校勘學、訓話學相互
    丁喜霞古籍27万字
  • 会员
    《唐语林》是北宋文人王谠编撰的一部记录唐人轶事杂说及唐代典章制度、民情风俗等的文言笔记小说。共八卷。该书模仿《世说新语》和《续世说》的体例,按内容分门记事,规模更大,将《世说新语》的原有门类扩大为五十二门。书中材料采录自唐人笔记小说,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学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对研究唐代历史、政治和文学,均有参考价值。《唐语林》虽仿
    王兴芬译注古籍89.4万字
  • 会员
    此书撷取二十六史及《资治通鉴》《续通鉴》《明通鉴》《清通鉴》等史籍中记述的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上起殷末周初,下至晚清,先后约三千年。所记皆可敬可惜、可亲可恨、可喜可悲、可恶可笑之言和行。读来让人或沉思、或嗤笑、或悲悯、或愤怒,读罢则足以发人深省。编者对原著并非照抄照录,而是以“辞不害意”为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黏合删汰,如此则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史事前因后果靡不毕见。编者对历史人物未加点评论说,而将
    王忍之编古籍87万字
  • 会员
    目录学相当于是学问的清单,摸清家底,才能心中有数,不至茫无津涯,有洞观全局之益。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的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汉书》中的《艺文志》正是目录学中第一要籍。作者在讲授《汉书·艺文志》时所写的这部讲义,广泛参考了十余种批注、研究《汉书·艺文志》的文献,同时也博采其他相关书籍、论文的意见,反复寻绎,间加己意于其中,对《汉书·艺文志》做了较为细致全面
    温浚源古籍26.1万字
  • 会员
    1700多年前,战国魏襄王墓被盗,一批竹简古书重见天日,这就是著名的“汲冢竹书”,其中只有一部先秦文献较完整地流传到今天,这就是《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该书记述了西周中期周穆王远征西域的事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全书共六卷。前四卷记述周穆王从宗周出发,北征犬戎,继而出雁门、入河套、祭河伯、登昆仑、会见西王母、狩猎大旷原,最后返回宗周的经历。卷五专记周穆王东巡河南诸地事,是穆王巡狩中原的实录
    王天海译注古籍30.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