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人类学的定位与规范
更新时间:2020-09-22 14:11:26 最新章节:致谢
书籍简介
当前中国人类学的学术语言、田野作业工作语言已走向国际化,中国人类学由此成为贯通世界不同社会和文化的有生力量,成为世界人类学群中与其他以国家或语言划分的人类学相互交织的知识网络。在全世界各处行走,讲世界上各种语言,这是中国学界通过倡导海外民族志研究而意图开创的知识生产新格局,也希冀由此培育中国人类学的新品格与新学格。本书即是国内具代表性的人类学学者,以世界眼光与中国关怀探讨中国人类学重新定位与学术规范的论集。中国人类学界正在寻找表达中国人类学学科自觉的方式,通过树立和完善学术方法与学科规范,认知在当下国际人类学界的位置、明确在中国社会科学界的学科定位。正是在新的学科意识的酝酿中,本书集中探讨了田野作业规范与人才培养中国人类学学术伦理世界人类学群中的中国人类学以及中国人类学田野作业等议题,同时,《关于中国人类学的基本陈述》也经由人类学同行讨论之后成为学科积累的见证,成为学科再出发的台阶。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5-01-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高丙中 龚浩群
最新上架
- 会员田野调查被看成是现代人类学的基石,是人类学研究中最常用、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它不仅推动了人类学学科自身的创新发展,也积极推动了其它相近社会以及人文学科的发展。民族志是人类学者通过田野调查后结合相关概念理论撰写出来的文本,撰写民族志被认为是人类学者的成年礼。在前期众多的出版物中,要么就是专门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的描述和介绍性的书,要么就是单独的阐释和梳理人类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的书,本书的出版想达成人类社科15.1万字
- 会员本书是美国通俗历史学家房龙的传世名著。作者用深厚的人文关照,俏皮睿智的笔触,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浩荡长卷。此外大量精心选配的插图以丰富的视觉效果,再现历史的重要时刻,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快感。社科19.3万字
- 会员在二孩政策、三孩政策陆续出台后,到底要不要再生育一个孩子,是给每个育龄家庭带来的一个新的选择。比起主观态度上的生育意愿,关于再生育一个孩子的现实决定即再生育抉择更贴近生育行为,因而更值得关注。本书基于社会性别视角,主要采用家庭决策与家庭权力理论,分析城市已育一孩家庭如何作出再生育抉择、夫妻在该抉择作出过程中如何互动,特别关注了女性的作用地位。社科19.7万字
- 会员思索人类社会的命运时,我们总会借助大历史的广角镜头。可耳熟能详,甚至被默认为公理的人类发展叙事——从人人平等的狩猎采集小游群到现代民族国家,历经“农业革命”“城市革命”“国家起源”等关键节点——真的反映了事实吗?《人类新史》向我们揭示出,这或许只是一个现代版本的起源神话。两位作者追本溯源,发现上述理论其实源自18世纪美洲原住民对欧洲殖民者的批判,以及欧洲人做出的保守反击。随后,作者们综合考古学和人社科47.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是西安交通大学长期从事性别失衡与公共安全问题研究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是其在系统地研究性别失衡后果的过程中,进一步研究性别失衡社会风险传导放大及其应对的重要成果。从理论与实证两条途径趋近,建构了性别失衡社会风险产生、传导和放大的理论途径与机制模型,澄清了性别失衡与社会安全风险的因果关系问题,提出了性别失衡社会风险治理和阻断的对策。人类学18万字
- 会员本书以“居家扶助型”养老模式及其照护服务的供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沿着“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经验借鉴-路径设计”的思路展开。首先,在对常用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居家扶助型”养老模式的概念、特点进行阐述,并结合多学科理论提出发展“居家扶助型”养老模式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实地抽样调查对“居家扶助型”养老模式照护服务供需主体的选择意愿进行分析,了解该养老模式的市场均衡问题,进而总结出该模式的发展潜力人类学15.7万字
- 会员本报告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人口老龄化与发展(2015)》中的数据,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公布的调查数据等,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对我国老年人生活状况、家庭状况及老龄事业的发展等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对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以及对策建议。人类学10.7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对农村灾害移民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初步构建了我国农村灾害移民的理论体系,同时,从山区社会风险管理的视角对我国山区避灾移民问题进行了探讨,首次从灾害移民发生机制的角度对我国历史上的灾害移民类型和相关政策进行了研究,从可持续生计和生计脆弱性理论角度对我国西部山区灾后移民搬迁问题进行多地实证研究,并为今后西部山区灾害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人类学15.1万字
- 会员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内迁问题,虽已有成果面世,但大多偏重于战时人口内迁的某一个方面,或者限于某一特定区域,整体研究成果较少,一些基本概念也还有值得商榷之处。本书希望在人口迁移史与抗战史的双重框架下,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利用档案、报刊以及亲历者回忆等资料,对抗战时期人口内迁进行整体研究,对战时人口内迁的一些基本概念再做细致梳理。在宏观展现这场人口内迁运动的同时,力求使“人口”这一概念立足于鲜活的“人类学16.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