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港(经典译林)在线阅读
会员

飞向太空港(经典译林)

李鸣生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9.4万字

更新时间:2020-07-06 18:23:06 最新章节:壮哉!中国的航天画卷——评长篇报告文学《飞向太空港》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飞向太空港》记录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整部作品节奏紧凑、张弛有度,以全景式的书写完整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也以地球人的眼光和气魄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
品牌:译林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6-01 00:00:00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译林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从民族意识视角切入,以1931年至1945年间沦陷时期文学为研究对象,从作家作品、文学期刊、集体记忆、文学思潮、叙事症候等方面探析沦陷区文学中民族意识的表现形态及其意蕴。本书大量使用第一手史料,较为系统地从民族意识视角对沦陷区文学进行整体研究,较为深入地揭示出特殊语境中民族意识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可塑性,并展现出沦陷区文学独特的审美价值。研究结果充分证明民族意识是沦陷区文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思想资
    冯昊文学20.7万字
  • 会员
    网络文学中的男性生育题材是指网络文学中所描写的男性生育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怀孕、生产等环节)。本书从性别文化视角出发,在搜集和整理中外男性生育题材文学作品、描摹其历史演变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特征解读、创作群体分析以及不同文化下读者对男性生育的理解和接受情况剖析,对网络文学中的男性生育题材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贾舒文学16.6万字
  • 会员
    吉川幸次郎的中国学研究生涯可分为经学时代、元曲时代和杜甫或杜诗时代,他的元曲研究和杜甫研究是在他的经学基础之上展开的。本书以吉川幸次郎的元杂剧研究和杜甫研究为重点,梳理了他的元杂剧研究和杜甫研究的特色,旨在研究他如何剖析元朝的时代风气和元朝人文学伦理的转换对元杂剧兴衰及文学性格的影响,以及他如何试图将杜甫作为典型来探讨文学的尊严;同时本书试图以其师狩野直喜的教诲和黄侃给予的启示,还有吉川幸次郎自己
    孟伟文学25.5万字
  • 会员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对中国当代作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从叙事语言、视角、作品结构和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架构等四个相关联的结构性层面,对福克纳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了整体、系统的研究,深入考察了其艺术风格的本质特征,其艺术创新在整合文学传统与现代主义先锋实验方面的成就,其艺术创作与美国南方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和启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在总体上
    张曦文学18万字
  • 会员
    本著将1920年至1949年的中国新文学史书写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是文学革命的合法性论证及“五四”文学历史化时期,20世纪30年代是重评“五四”文学与革命文学历史化时期,20世纪40年代是再评“五四”文学与抗战文学历史化时期。这三个时期既经历了中国新文学史书写的发生,又造成了“五四”文学、革命文学、抗战文学等不同时代文学的依次历史化。中国新文学史书写得以不断添加层累的同时,不同知识范型相
    张军文学27.2万字
  • 会员
    在中国文艺思潮的发展进程中,湖南文学起着或引领或传承或追逐的作用。湖南文学,在经世济用的文化语境中,写实文学始终很强劲;在湘楚文化的血液中,一直具有浪漫主义的风韵和情怀;在文学的审美表现中,女性作家具有勇于探索的独特品格;在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女性意识构成了另类的文学风景。湖南现代主义文学呈现出蓬勃姿态,但湖南文学的后现代意识则是若隐若现。“三湘四水”造就了湖湘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十里不同音、同音不同
    罗璠文学26.8万字
  • 会员
    《宋代湖湘诗人群体与地域文化形象研究》从诗人群体与地域文学的角度展开论述。对于诗人群的研究,重点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这种关系下进行的诗歌创作,将诗人置于具体的时空当中,考察其与周围的人及环境产生的联系,而非孤立地静态地描述诗人个体与作品。著作从地域文学的角度立论,探讨宋代湖湘文学的独有特色,上编通过隐士、僧人、学者、迁客等不同身份类型的诗人群体对湖湘的书写来展示宋人笔下的湖湘,下编从“潇湘八景”
    彭敏文学21.8万字
  • 会员
    本书在《陕西文学》、《延河》文学月刊、《小说评论》等文学资料研读的基础上,对新时期以来陕西文学批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以陕西长篇小说创作为中心,从新时期以来陕西文学批评的历史演变、格局建构,精神内涵、文化心态和批评家个案展开论述,实现对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的宏观把握和微观透视,揭示陕西文学批评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互文性关系,界定了笔耕文学研究组在陕西以及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意义,梳理了陕西
    李春燕文学30.2万字
  • 会员
    西南大后方诗歌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背景下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本书借鉴文化生态学思想和文学生态学方法,将西南大后方诗歌文学生态的考察分解到诗歌创作活动要素之中,力图呈现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生态图景。
    荀利波文学20.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