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构成在线阅读
会员

形态构成

张军 马丽丽 周科 胡萍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艺术艺术理论7万字

更新时间:2019-11-29 15:51:10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为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本书是编者结合教学经验和设计课程教学的特点编写而成,以章节教学为主,既有基本理论的阐述,又有严密的训练体系,并侧重与构成训练的过程。本书包括概述、平面形态构成要素、平面形态塑造、平面构成形式、认识色彩、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与心理、立体形态构成要素、面材构成、线材构成、块材构成十一部分内容,目的明确,条理清晰,便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并将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设计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设计人员及设计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3-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军 马丽丽 周科 胡萍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这是一本十分实用的产品设计专用配色工具书,依据色调冷暖的过渡变化,系统地列举出一系列精彩的产品配色方案。每个方案均从黄金分割的比例出发,以60%主色、30%第二主色和10%点睛色的方式进行组织,同时每个配色均标注了PANTONE、RGB、CMYK等色值,读者使用起来特别方便。
    招霞艺术0字
  • 会员
    本书史论结合、以论为主,在叙述历史时着眼于历史过程所积淀的理论形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是按照艺术设计的历史流变考察其理论形态,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分述早期工业时期的艺术设计、现代派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对艺术设计特别是艺术设计教育起到重要作用的包豪斯学校、功能主义和样式主义、后现代艺术设计、波普设计和意大利的孟菲斯组织;二是根据“创作-作品-欣赏”的系统阐述艺术设计按其自身逻辑发展的理论,包
    凌继尧等艺术25.9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十个艺术史、美学史上一直聚讼纷纭的问题入手,分析了这些问题相关的艺术理论、美学理论的深层问题。从纹样与图腾,到文献悬案,从再现与表现,到物我关系,涉及到古今中外的诸多内容,以及艺术理论、哲学、文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
    彭锋艺术6万字
  • 会员
    本书共7章,内容包括:神奇的色彩物语、配色设计必备的基本原理、打破设计平庸的配色诀窍、从色调出发寻找配色的灵感、惊艳的配色速查方案等。
    红糖美学艺术7字
  • 会员
    沈从文是一个叙事艺术大师。本书从突转叙事、乡土叙事、音乐叙事、土改叙事四个方面来探析沈从文作品的叙事艺术。突转叙事是沈从文前期小说的一种重要模式,以“死亡”的“突转”为其特色,渗透他的人生体验,寄寓他对生命形式的思考。乡土叙事是沈从文的叙事姿态和叙事话语,体现一种背向历史的价值取位和反思启蒙的寻根立场。音乐叙事是沈从文创作的有意诉求。音乐施与作家的人生以重要影响,也使他的作品从讲述方式、叙述结构到
    肖太云艺术12.4万字
  • 会员
    《夏衍电影剧本创作论》主要探讨了夏衍的电影创作之路、电影创作观念的嬗变、电影的改编特色,夏衍修改电影剧本的心态、动因、策略,以及他对父亲形象、女性/母亲形象塑造的意义几个方面。作为中国电影的开山鼻祖与中国电影的实际领导者,夏衍的电影剧本创作一直引领着中国电影的发展。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当下的电影研究者、创作者都有着启发借鉴意义。
    王侠艺术22.8万字
  • 会员
    相较于美学,诗学者,更侧重于结构学与创作论的研究。“戏曲诗学”的提出,并不出于概念上的为新求新,而是试图更近一步接近戏曲本体的研究。全书主要考察戏曲叙述结构与创作观念、创作技巧以及戏曲美学形态和范畴方面的问题,并在具体展开中将这种研究置入古今戏曲两个视野中进行,观照由传统而至当代的诗学转型并考察其间的得与失,以呼唤戏曲本体的回归,或者说重新确立戏曲本位。在研究方法上,除了传统的批评手法,还试图化用
    方李珍艺术18.7万字
  • 会员
    本书从近100幅世界名画中总结出可以被轻松理解,或者说易于参考的配色方法,通过鉴赏、分析,提取色值等方法,让这些配色方法能够直接被读者运用到平面设计作品之中。本书主要分为“色彩的组合搭配”和“色彩的应用技法”两大部分,分别从配色方案和配色技法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概括了不同类型的配色方法,比如同类色配色、互补色配色、对比色配色等,以及35个实用的色彩应用技法,让读者会看名画、懂名画,学会将名画的色彩搭
    王盈智 樊岩绯编著艺术4.1万字
  • 会员
    本书在前人关于小说影像化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国内外视觉文化理论的研究成果,首次以视觉文化的历史发展形态为考察背景,对中国小说的影像化叙事展开了跨越古今的整体研究。在传承与变异的交错中,试图进一步发掘出传统视觉文化中的“影像”观对本土视觉文化理论及影像化叙事理论的建构与小说创作叙事样式中国化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为研究者探讨当前小说影像化热潮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以及更深、更全面的学理思考。
    冯勤艺术24.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