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国学大书院)在线阅读
会员

围炉夜话(国学大书院)

王永彬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评论与鉴赏8.5万字

更新时间:2019-11-14 17:59:10 最新章节:第201章 忧先事无忧 事至忧无救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全书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主旨,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人生的深刻含义,其独到见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品牌:凤凰含章
译者:肖克强编译
上架时间:2018-09-01 00:00:00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凤凰含章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永彬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共收评了63篇近年来较受观注的网络小说,分为现实篇、历史篇、幻想篇。现实篇指建基于现实生活,以当今生活场景为背景的作品。这里有警察的明察秋毫、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白衣天使的精诚奉献、娱乐明星的叱咤风云、打工仔的埋头苦干;这里有爱情的甜蜜、生活的艰辛,以及职场的尔虞我诈。历史篇指描摹历史、以古代或架空的朝代为背景的作品。这里有唐代的雄壮、宋代的图强、明代的无奈、清代的崛起、民国的战斗,以及一些少
    聂庆璞文学24.8万字
  • 会员
    唐宋时期散文名家名作迭出,呈现出极为繁荣的创作局面。本书以“唐宋八大家”为主,通过对诸多唐宋著名散文作家作品进行讲解与赏析,介绍该时期散文发展脉络、作家的创作情况,以及各流派之间的继承关系和独特风格。本书撰写秉持求真与务实两大原则,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吸收现有研究成果,以时代和人物为线索,分为十二讲,每讲下设若干小节。各讲之间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了合理的结构体系,既具有贴合专业特点的优势,又能
    高璐文学20.1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文学批评为研究对象,以批评机制作为研究视角,聚焦批评在当代转型发展中的原动力、内驱力、外推力、综合力之动力机制的功能作用研究,既着眼于批评机制本体论研究,夯实其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又立足于批评与创作关系的文学动力学研究,阐发批评经验、文学制度、评价体系及机制、价值观及价值源、批评伦理与批评自律、批评美学精神等内涵构成及理论实践意义,以文学批评机制论丰富拓展批评理论研究空间,旨在
    张利群文学31.6万字
  • 会员
    《红楼梦》的梦是神话原型式的梦,《红楼梦》的人物命运既是对他们梦境的重复也是对神话原型的重复。红楼女性悲剧命运重演了贾宝玉的“太虚幻境梦”和林黛玉等人的梦,其实就是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历史原型的重演。曹雪芹在西方理论家揭示梦和神话原型秘密之前,就运用梦和神话原型创作了《红楼梦》,这无疑显示了曹雪芹的超前与伟大。
    张丽红文学22.3万字
  • 本书是台湾学者、作家杨照解读远藤周作其人其作的文学评论集。在本书中,杨照从远藤周作天主教徒的特殊身份入手,讲解了他青少年期间在母亲的影响下被迫受洗、与父亲决裂等生平经历,并以他的几部代表作《沉默》《母亲》《海与毒药》《影子》《深河》《武士》为例,剖析远藤周作对于战后日本社会中“罪感”“耻感”的反思,对于天主教会价值观的质疑。文稿质量较好,知识型强,有大量文学资料作为依托,语言流畅易懂,读者可以借由
    杨照文学7.4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于1840~1949年中国史诗研究学术史,择选了13篇具有代表性并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史诗讨论文章,涉及荷马史诗、中国“史诗问题”等学术专题。对这些文章,本书或全文转录,或部分节录,力图最大限度地呈现原作精华。每篇文章均附有“评介”,以对文章内容进行简要述评,旨在阐述作者史诗观念背后的话语系统和思想轨迹,以及当时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文化对其史诗观念的影响。本书还附有1840~1949年中国史诗研究
    魏永贵 冯文开编著文学13.3万字
  • 会员
    在晚清的语言与政治间寻找“中介”,在卢卡奇《小说理论》的棱镜中追索当代中国长篇小说的“形式”之“内容”,迷恋于《狂人日记》里“吃人”的不可转译性,试图为《繁花》的“不响”提供别一种解释……这部文集收录的8篇文章,既回溯“新文学”演进的重要时刻,也考掘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幽灵”。
    朱羽文学14.5万字
  • 本书为格非解读《金瓶梅》经典之作。全书共分三卷。卷一“经济与法律”和卷二“思想与道德”联系明代社会史和思想史脉络,将《金瓶梅》置于十六世纪全球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卷三“修辞例话”以细腻生动的随笔和例话形式对《金瓶梅》文本展开细读,赏析其文章修辞的精彩之处。书名“雪隐鹭鸶”四字取自《金瓶梅》中的诗句“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喻指《金瓶梅》中深远幽微的人情世态和历史文化信息。
    格非文学21.8万字
  • 会员
    通过文学重绘1980年代的社会转折与思想图景,提出“两个80年代”的说法:第一个80年代,围绕社会领域中的改革、启蒙、现代化等观念展开,由“伤痕文学”发端打开了诸多的写作领域,文学以现实主义手法依然拥有饱满的社会政治功能与历史使命。第二个80年代,源于对第一个80年代的反思与质疑,改革与现代化的发展主旋律既带来勃勃生机也带来问题与危机,在个体意识和内在自我日益凸显的同时,文化与文明问题也成为80年
    蔡翔文学2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