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由全国26所高等医学院校的28位行业专家、教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全书分为总论、各论和附录三大部分。各论部分按其主要功效分为23章,共收载临床常用中药535种。该书始终坚持以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为中心,牢牢把握人才培养与行业准入两个基本点,着力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中药学》核心示范教材。在规范术语,守正本草,融汇新知,案例示范
    医药教材37.7万字
    7.2万人气
  • 会员
    《千金方》全称《备急千金要方》,也称《千金要方》,系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本医学巨作,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孙思邈所著的这部巨作,是集唐代及以前的诊治经验之大成,也是孙思邈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对临床经验的总结,书中不仅有他自己的诊疗经验,也汲取了百家之长,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遍涉临床各科及针灸、食疗、药物、预防、卫生保健等,可谓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原著按照妇、幼、五官、内、外等科室进行分别介绍
    中医36.2万字
    7.1万人气
  • 会员
    ①本稿为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组织全体委员按照循证医学的制定指南的原则编写,有极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②临床医学指南是国家依托学会编写的临床指导性文件,其意义重大。内容:本书由近年来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组织制定的9个指南。特点:循证证据权威可信,国家委托,意义重大。
    基础医学14.4万字
    7.1万人气
  • 脓毒血症的死亡率高,是长期困扰临床医生的重要问题,及早对脓毒血症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积极措施,是降低疾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目前各医院内的数据管理系统众多,院内数据相对独立,且各系统间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记录杂乱,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无法进行数据的结构化管理,影响了临床研究数据的挖掘利用,从而使临床研究和决策能力提升较为缓慢。本书系统梳理了脓毒血症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就诊信
    临床理论6583字
    7.1万人气
  • 会员
    《血证论》是清代著名医家唐容川所著的一部医学专著,是我国首部有关血证治疗的专著,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广泛实践应用,对中医血证的治疗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对书中的疑难术语进行了注释,在文字编排上也尽量让读者更易于阅读。不管是否懂得中医,这本书都能给人以基础的医学启蒙。全书共八卷,内容涵盖血证的总论、各部位血证的详细论述以及治疗方剂等,系统总结了中医学对于血证的认识和实践经验。该书强调血证与水火
    中医11.2万字
    7.1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为中医临床人才必读丛书之一。《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枢经》共同构成了《黄帝内经》,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发展的基础。《素问》全面阐述了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内容,至今仍对中医临床及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医11.8万字
    7.1万人气
  •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推拿学的理论、操作及应用知识。充分吸收以往各版教材优点,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推拿学》大纲、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住院医师培训大纲的要求开展编写工作。在“坚持传承性”方面,加大了古代推拿方法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古代推拿的全貌,正本清源,以便更好地在现代推拿临床实践中体现对古代经典理论的传承。
    医药教材25.2万字
    7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2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医5.9万字
    7万人气
  • 会员
    中医名著临证解读丛书系医学博士、慈方中医馆创始人贾海忠教授根据平时授课录音整理而成。丛书共5本,包括《脾胃论》临证解读、《医林改错》临证解读、《医贯》临证解读、《伤寒论》临证解读、《金匮要略》临证解读。本书为《脾胃论》临证解读分册。该书系统讲解了《脾胃论》原文、临床应用方药,以及作者自己对原著的理解和临证感悟。力求让中医古籍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医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17.4万字
    7万人气
  • 会员
    吞金吃土抽根烟,水银砒霜镭和氡,它们个个都号称自己能“包治百病”。宫斗必备马钱子,竟能帮人夺冠马拉松。宝宝哭闹喂鸦片,海洛因帮人戒毒真是太有脑洞。本书将医学史上疾病治疗中的谬误悉数整理,内容广博,时间跨度从古到今,5大门类、近40种荒诞医术,系统、全面、专业,个个有据可查,是目前市面上全面权威的医学史趣味读物,搭配近300幅图片,为读者呈现一部血泪杂糅的另类医学史。
    基础医学16.4万字
    7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3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医6万字
    7万人气
  • 本教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在上一版“十三五”规划教材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图全部换为彩色,质量佳。本教材分为十二章,适用于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用。
    医药教材28.7万字
    7万人气
  • 会员
    《扁鹊心书》包括上、中、下3卷及神方1卷,由南宋绍兴年间开州巡检窦材集录。书中以《内经》为医学准绳,强调保扶阳气,力戒寒凉,首重灼艾,次重饵药,其次重附子。曾言:“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是探讨温补、艾灸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本书原文与白话解对照,并配有注释,对原文中生僻难解的字进行了注释,并配有形象直观的图片,方便中医爱好者阅读、学习。
    中医13万字
    7万人气
  • 会员
    《金匮要略》系汉末张仲景所著,为中医家学经典、做临床的必读之书,历来注家名著甚多。但如胡希恕先生这样成独特理论体系的研究者,颇不多见,本书即为传承先生学术思想之作。因是以学习笔记的形式记录整理成文,故可达见字闻声,而通其神,深入浅出,好懂易学。可使读者正确理解仲景书原义,而明了经方治病的要点:辨六经、析八纲、终辨方证,准确掌握经方治病的精神实质,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并有所创新和进步。作者简介:段治
    中医21.4万字
    7万人气
  • 本书介绍了中医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中医药学是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地充实、发展与完善的,中医药学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的防治疾病经验。
    医药教材34.4万字
    6.9万人气
  •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揭示生命基本规律、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基础学科。目前,细胞生物学已经形成了具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一门崭新的独立学科。其研究重点侧重于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疾病诊断、防治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它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愈来愈受到重视。本书包括绪论、细胞生物学技术、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与跨膜运输、细胞外基质、细胞的内膜系统、细胞的信号转到及细胞衰
    医药教材19.2万字
    6.9万人气
  • 会员
    教材的编写体现国家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政策,凸现毕业后教育特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精品教材,打造我国毕业后教育的“干细胞教材”。遵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近颁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的总则与细则。立足于住院医师在特定培训阶段、特定临床时期的需求与要求,既高于院校教育阶段,也注意与专科医师培养阶段的差异。在教材中体现PBL和CBL的教学模式,凸显其专业
    内科学28.1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的白话文解释,编排上分为【原文】、【白话解】、【解析】,对一些难解字句进行了【注释】。本书尊重原著,并查阅了大量历代、近现代的文献资料,注释简明扼要,白话解通俗易懂,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广大中医药初学者、爱好者学习参考。
    中医19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孙思邈与》介绍了孙思邈与《千金方》的有关内容。《孙思邈与》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中医2.8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人体大致有二十七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对应的病症范围。《一口气读懂中医经脉》阐古扬今,对各种脉象作了通俗而深入的讲解。同时还将脉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附上以便读实践参考之用。
    中医13.3万字
    6.8万人气